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0
0
佛心分享-IT 人的工作軟技能

資深工程師的軟實力修煉:從程式碼到影響力的 30 堂課系列 第 20

第 20 天:持續記錄,持續優化,持續整合:成為資深工程師的「選擇」之道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4/20110504dQcMIrGzaV.png

在成為資深工程師的旅途上,我們往往會被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驅動:優化一切不完美

這種心態是好的,它來自於我們對卓越的追求和對系統的深度理解。我們能夠一眼識別出效率低下的流程、不夠穩定的架構,或是設計規範上的瑕疵。然而,若不加節制地「看見一個問題就想解決一個問題」,這股衝勁很快就會變成一種過度用力,導致專案做不完,甚至最終心力交瘁

資深工程師的價值,不在於「做了多少事」,而在於「做了多少有影響力的事」。


記錄與優先序

資深工程師必須學會從一位「行動派的優化者」轉變為一位「策略家」。這需要我們退後一步,用更宏觀的視角來判斷「值得做」與「可以做」的區別。

首先,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優化清單

  1. 紀錄可以優化的項目:將我們觀察到的所有問題,無論大小,都寫下來。這時候不用急著動手。
  2. 紀錄原因與潛在價值:簡述我們認為這個問題的根源、預計優化後能帶來的價值(例如:開發效率提升、減少的 Bug 發生率)。
  3. 安排優先序:最後,根據我們對半年後的自己、團隊或公司戰略目標的貢獻度來排序。我們自己會用 P1、P2、P3 來初步安排該項目的優先序。

避開「過度設計」的陷阱

這一步是最關鍵的。當我們什麼都想做時,反而會失去視野。我們需要問自己一個靈魂拷問:「半年後,我們會感謝我們今天做了這件事嗎?

讓我們用 Design Token 命名邏輯作為一個案例:

假設我們剛加入團隊,發現 Design Token 的間距數值不是業界主流的 4px 倍數系統,而是以 2px 為基準(例如 mt-1margin-top:2pxpb-3padding-bottom:8px)。我們馬上覺得這「不對」,想推動改回 4px 倍數。

但比較好的思考模式會是:

  • 影響範圍評估:這項改動涉及設計團隊、所有前端團隊、甚至可能有後端模板。它不是一個小小的 refactor,而是一個架構級的變更
  • 真實價值判斷:現有的 2px 系統真的有造成開發上的困擾或顯著的 Bug 嗎?還是它只是「與我們習慣不同」?也許在公司的特定產品設計規範中, 2px 的微調是有其必要性與歷史背景的
  • 機會成本:推動這項改革需要花費數週甚至數月時間溝通、執行、驗證。這些時間如果用在優化 CI/CD 流程、提升主要功能的效能,哪一個對於半年後的團隊更有價值

如果答案是後者,那麼這個 Design Token 的優化項目,就應該被延後甚至捨棄。這不是妥協,這是在平衡影響力與投入成本後的策略性選擇


建立我們的「影響力日誌」

「紀錄」是成長為資深工程師最重要的習慣之一,它是我們未來影響力的基石。

資深工程師需要對自己的產出和推動的專案有清晰的可追溯性。這些痕跡,不論成敗,都能證明我們的思考深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我們應該養成使用 STAR 原則(Situation, Task, Action, Result)或類似框架來記錄我們推動的每一件事:

  • 推動了什麼專案?
  • 為什麼要推動?(最初的 Situation 與 Task)
  • 我們採取了哪些關鍵行動?(Action)
  • 最終的成果是什麼?(Result:不論成功或失敗,量化帶來的價值,例如:延遲 5 天上線,但 Bug 率降低 15%)
  • 學到了什麼?(Lessons Learned:這才是精華所在

平衡我們與團隊的觀點

基於這些記錄,我們就有能力進行追溯反思

如果我們推動一個自認為「價值連城」的架構優化,但最終失敗了,或是耗時過長且效果不彰。透過記錄,我們會發現:

  • 來自資深同事的反饋:在嘗試與比我們更資深的人交流過程中,如果他們對我們的項目覺得「沒有價值」,請不要視為阻力,而要視為學習機會。他們可能看見了我們沒考慮到的技術債、商業目標、或政治風險。政治風險是最可怕的,而且是剛加入一間公司時最好不要挑戰的,會影響到自己未來的發展。
  • 加速磨合:沒有記錄的反思是模糊的。透過清晰的記錄,我們能從更高的視野調整我們的方向,加速我們與這間公司的磨合速度。我們將學會平衡我們個人的技術觀點與團隊及公司的商業觀點。

資深工程師的成長,就是不斷地在「做對的事」與「把事做對」之間,找到最高價值點的過程。紀錄,就是幫助我們導航的羅盤。


總結

想要持續成長,持續記錄我們的觀察、行動、成敗與反思,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。它不僅是未來面試時展現我們影響力的證據,更是我們學會策略性選擇,從一名優秀的執行者蛻變成一位有決策力的資深工程師的唯一途徑。

我們的紀錄,將成為我們影響力的基礎架構。


上一篇
第19天:持續學習與適應:保持技術影響力的長期動力
系列文
資深工程師的軟實力修煉:從程式碼到影響力的 30 堂課2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